“农友圈”精准对接!4月解决防汛救灾复产需求461次 DATE: 2024-10-05 15:32:48
菜心苗被雨水淹过怎么办?
请问暴雨过后玉米倒伏怎么办?
长期下雨,现在月季很多黄叶,求次怎么减少这种情况?
水稻田被暴雨淹了,农友圈很多福寿螺吃禾苗叶,精准决防怎么办?
……
4月份以来,对接伴随着强降雨的月解持续,“农友圈”平台上有关防涝救灾的汛救服务需求也多了起来。来自清远、灾复韶关、产需惠州、肇庆等地的农户纷纷在“农友圈”上留言,寻求技术支持。
同样,分布在各地的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在接到农户需求后,快速响应,就近服务,分赴受灾地区,开展灾情调查和技术服务指导。
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灾区指导农户救灾复产。
据悉,“农友圈”是依托“粤农技”微信小程序,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建成并运营,为农业生产者提供农技服务,为农技专家精准对接生产基地需求和农户问题打造的公益性线上服务平台,已成为“百千万工程”农业科技特派员精准服务典型村、拓展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热门工具。截至目前,全省各地专家在“农友圈”平台累计开展服务登记17333次,服务里程超18万公里,服务18739人次。其中,解决需求共7013次。
凭借精准对接服务的特点,“农友圈”在助力农业救灾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短短一个月,“农友圈”就登记农技服务461次。其中,需求对接服务271次,其他需求解决和下乡技术服务登记190次。
“农友圈”让抗汛救灾更加精准
作为连接农业科技特派员与农户的纽带,“农友圈”一键式下单的体验,让农户称其为农业界的“嘀嘀”软件。
“操作简单易学,上手快!”这是农户使用后最普遍的评价。如今,“农友圈”已成为一些农户的常用的技术指导工具。
尤其是在今年的防汛救灾复产中,“农友圈”的作用更是凸显。
近期的强降雨引发的洪涝灾害等给广东各地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加强灾后技术服务指导,保障农业安全生产有序进行,韶关、清远、肇庆、东莞等地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分赴各地受灾农户、家庭农场和生产企业开展灾情调查和技术服务指导。
韶关是农业大市,也是本次洪涝灾害受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韶关市沃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洪灾中遭受重创,春种作物受灾情况不容乐观。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今年春季种植了太空南瓜、拉非水果番茄、马铃薯、五彩水稻、五彩油菜、兰花等农作物近500亩,受灾面积达90% 以上,部分作物出现绝收而需要改种。
接到农户的需求反馈后,韶关市业科技推广中心与广东省农业科学院韶关分院组建了一支“防汛救灾”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队伍前往受灾农户和生产企业开展灾后技术指导工作。根据每种作物的受灾情况,分别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救灾复产技术指导措施,对确实需要改种的,提出了相关种植建议。
同样是4月下旬,广州市增城区有农户在“农友圈”反馈,自家稻田被淹,希望专家能够现场指导。
接到农户需求后,广州市增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快速响应,组织农业科技特派员团队前往受害严重的地区。经现场观察了解,该农户240亩稻田被浸,30亩稻田被水冲走。
农业科技特派员(轻骑兵)指导农户救灾复产。
最终,结合实际情况,农业科技特派员团队建议农户,及时施药预防细菌性病害和迁飞性害虫,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施肥;继续加强抽水,尽快排掉田间积水,并全面疏通排灌沟渠,确保雨后能迅速排掉积水;对受浸田块,水位下降时,及时清理田间渣屑,洗苗、扶苗,冲洗叶片上的泥浆,恢复叶片生长,提高光合作用;对被冲毁无法恢复的田块,及时清表整地,改种适宜作物,弥补灾害损失。
“通过‘农友圈’可以快速的了解各地受灾情况,精准做好救灾复产指导工作。”广州市增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统计,自四月份雨灾以来,全省共派出农业科技特派员、农村乡土专家超2350人次,深入受灾较重的114个乡镇一线指导,派发蔬菜种子2320份,防疫人员现场采集畜禽样品检验453份,联合肇庆市等地市供销社为160余户300多名群众派送生活物资、肥料、排涝水泵等农资及农机具;线上录制水稻、畜禽、水产等11个救灾复产技术短视频,浏览量超32万次;发送预警短信9.1万条;发布各类技术指导措施文章浏览达4.5万次;通过“农友圈”平台登记解决461个需求,累计处理和技术指导各类受灾作物超15300亩。
仅今年4月份,“农友圈”登记农技服务就达461次,覆盖人群1409人次。其中,借助“农友圈”开展防灾救灾服务41次,指导帮扶55个需求。另外,登记常态化服务127次,指导解答247个问题;技术攻关型服务22次,集成推广27个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在典型村服务方面,农业科技特派员登记服务典型村91次,服务471人次,范围包括11个地市20个县区的62个典型村。
激活农技人员服务乡村新动能
“农友圈”平台依托“粤农技”微信小程序打造。该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农户生产需求精准对接的优势,打通全省“自下而上”的农技需求服务通道,促进农业科技力量整合和资源共享,把技术服务更高效落实到田间地头。
目前,该平台服务已覆盖全省21个地级市的95个县区。全省各地专家在“农友圈”平台累计开展服务登记17333次,服务里程超18万公里,服务18739人次。其中,解决需求共7013次。
在近期统计的服务次数排行榜中,广州、湛江、梅州服务次数名列前三。
4月份“农友圈”农技服务登记排名情况。(前五名)
“农友圈”平台对各农业产业的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超77%服务集中在种植业,包括水果、蔬菜、粮食、茶叶等广东优势特色产业。
“我们也希望通过发挥农业科技特派员的带头作用,激励更多的人服务到‘百千万工程’的建设中去。”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据悉,为了更好激发队伍的内生动力,广东建立积分机制的激励措施,通过对专家在“农友圈”解决农户需求问题进行“积分制”管理,专家个人积分可累积至所在管理机构积分,建立县区、机构、专家三类服务排行榜并作多种形式表扬激励。根据专家有效解决需求的服务次数、是否现场服务、服务满意度情况,形成每次需求对接服务积分。
同时,“农友圈”平台逐步开放“农业技术服务、先进适用品种、技术集成推广和应用、产业技术攻关、防灾减灾”等服务主动登记式积分,并针对性制定项目扶持激励措施。对年度优秀服务机构或科研专家、乡土专家等在助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形成的能够推动解决关键共性产业技术需求,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具备明确的目标和实施路径的项目推荐入库,并优先给予扶持激励。
为加快“农友圈”的推广应用,分布在全省的农业科技特派员也会不定期的组织相应的培训会进行“农友圈”的操作推介。
当前,广东多地降雨还在持续,记者从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了解到,下一步,广东将持续开展救灾复产工作。
一是持续组织科研院所专家、农技推广人员、乡土专家,组建“防汛救灾复产农业科技特派员”队伍,分产业有序前往汛区指导救灾复产。
二是针对受灾严重作物,特别是果树裂果、玉米水稻花生等不同程度倒伏减产等情况,做好排水、清淤、杀菌防病虫、补施叶面肥等技术指导;针对农机具损坏,及时更换零部件,做好机械抢修。
三是充分发挥“农友圈”平台解决水涝减灾和技术需求作用,就近的农业科技特派员通过平台、短信接单,跟进指导服务。
四是持续出台水稻、柑橘、瓜类作物、蔬菜、香蕉等作物复产技术指导措施等指导性文件,加大指导力度。
【作者】任亚航
【来源】南方农村报、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